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舆情反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平与正义的拷问


《最后一次审判》男主角顾成山在得知自己最后办理的案件一审可能出现实体错误后,把“天平荣誉奖章”退还,跟院长说:“当事人当着我的面,问我啥是正义?我心里很难受,我不配戴它!”



影片编剧是我院干警,取材于一线办案法官的真实生活。既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又有细致入微的人性观察,还有法理情的冲突和交融,用一组组光影折射出基层法官紧紧围绕“公正和效率”这个永恒主题进行的拼搏与奋斗,良知与追求,把新时代人民法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出来,向观众传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

法治影片创作的目的是通过讲述群众关注的法治故事,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与价值,培育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基于此,《最后一次审判》坚持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由“小切口”透视“大主题”,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通过讲述牛马两家因婚姻纠纷引发的一连串案事,把基层农村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展示出来,牵动着观众对法官处理案件的期待与评判,给广大人民群众传达了正确的法律信息,无论是从故事本身的发展脉络还是人物的刻画塑造,都能让群众在观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从而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在讲好法治故事的同时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最后一次审判》打开了普通观众了解法院和法院工作的一扇窗口。一方面,影片描写了基层法庭法官顾成山坚守法治、公正司法的故事,具有很强的真实性、现实性和亲切感,是每名奋战在基层一线法官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充分展现新时代基层人民法官公正、无私、为民、担当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基层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法庭是人民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对于反映法院工作是最全面、最深刻的,比如牛洪雨与马大泉案件的审限问题,表现和反映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冲突;比如顾成山多次去乡下做调解工作,与人民调解员牛大爷了解案情,表现和反映了法院诉调对接和诉源治理工作等等。该部影片的播出,能够让人民群众了解法院工作面临的各种现实和深层次复杂的问题,更加深入了解法院、法官工作,进一步拉近群众与法院、法官的距离。

《最后一次审判》为培育法官职业精神提供了教材新版本。基层法官是整个法官队伍的主体,培育法官职业精神要把基层法官作为重点突出出来。故事主人翁顾成山一生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处理每一起司法案件,就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他在退休后去医院看望受伤的牛洪雨,有一段经典的关于“公平与正义”的对白,觉着自己对不起那枚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天平荣誉奖章。后来经过再审,案件真相大白,院长又把“荣誉奖章”还给顾成山,顾成山妻子流下幸福的眼泪。在开展法官职业精神的教育实践中,严肃庄重的职业仪式对于培育法官职业荣誉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文艺作品更具有引领价值追求、塑造精神品格的重要功能。所以,以文化人也是培育法官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最后一次审判》的顺利播出,是我们基层法院文化建设的又一硕果。近年来,我们注重把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精髓与法院文化相融合,着力打造法院特色文化,为全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我院的“东岳法院文学创作项目”曾获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影片编剧胡永生作为一名在法院工作多年的干警,凭着对审判实践的理解与认知、体验和感悟,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基层法官》《汶水汤汤》等多部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希望《最后一次审判》这部温暖现实主义影片,能得以更好地传播,为传播法治文明、弘扬法治精神尽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魏长青系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华夏民意网编辑发布
 
版权所有:华夏民意网   备案号:晋ICP190147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