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反映
社稷为重!高考1卷作文题彰显爱国精神

皇权时代,推崇以社稷为重!民主共和年代,提倡的是爱国精神。2020年高考1卷作文题材,关于齐桓公以及鲍叔与管仲的故事,彼时是以社稷为重,现代观点来看其实就是爱国精神。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恩怨算不了什么,生死之仇也可以不计前嫌,这些春秋大义,应该是高考1卷作文的主题!
2020高考1卷作文材料大意: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类似的文章话题,历代文人雅士多有论述,华夏民意号在2019年11月28日,也曾作过与高考1卷作文题材相仿的文章“管仲一箭差点射死桓公!而齐桓公仍拜其为相”。华夏民意号的文章,较为详实地讲述了齐桓公以及鲍叔与管仲的故事,这篇旧文值得新读,值此高考日贴出原文与网友们把玩共赏:

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位列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即位之前,管仲接受主人命令拦阻齐桓公前往,当时管仲张弓射出一箭,正中齐桓公衣服上的带钩,这带钩挡住了箭头,齐桓公却顺势假装倒地中箭,管仲于是撤兵并报告主人交差。之后齐桓公赶回齐国,被正式册立为国君,若干年以后却又拜管仲为相国,并在这位名相的辅佐之下成就一代霸业。

相传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姓姜名小白,春秋时齐国的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在位约42年。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混战,霸主地位是靠打拼得来。桓公先后攻灭谭遂两国,齐、宋、陈、蔡、邾五国国君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此为首次主持天下会盟,之后又与鲁国结盟。齐桓公六年因宋国背叛盟约,桓公说服周天子组织多国军队讨伐宋国,看到大兵来伐的宋国急忙归顺。桓公第二年冬天又请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 ,各国诸侯看到周天子支持齐国,遂共推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齐桓公八年又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 。会上大家再推齐桓公为盟主,由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在诸侯国得到巩固。

管仲为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传说是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史料称其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齐桓公即位后任命管仲为相国,尊称为“仲父”。任职相国期间,对国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国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于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史上说起齐桓公的霸业,归功于管仲的辅佐。期间齐桓公曾经不听从管仲的建议出兵征战,两次都兵败而归,接受教训之后对于管仲言听计从。管仲对于行政改革,改变了以往的弊端,革除了部落的残余影响,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管仲的用人原则是必须有取信于民的真实政绩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政绩,同时他还总结出一套对于各级官员实行奖惩的具体办法。管仲的政治主张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主张实行改革以富国强兵。此外他在经济、外交、军事方面也提出不少主张与良策。后世对管仲的才能与贡献予以高度的评价,尊称其为“华夏第一相”。
讲了这么多的春秋战国故事,本文其实要说的是齐桓公的容人雅量,竟然能重用曾经的致命仇人管仲。当年的齐国因权斗发生战乱,国内一片混乱没有国君,而避乱于鲁国的公子纠和在莒国避乱的姜小白(齐桓公)都是册立国君的人选,彼时各自的亲信都暗中通知两人那回到齐国继位,公子纠和姜小白都准备赶回齐国去当国君。管仲当时是公子纠的仆人,他奉命带兵把守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阻止姜小白回齐国继位。
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一片蓝天下宽阔的马路上,姜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骑着快马并不断扬鞭,心急如焚地从莒国赶回齐国,因为国君的宝座在等着他啊!然而意外的是说时迟那时快,拦阻在路上的管仲望着飞奔而来的姜小白张弓一箭,凑巧的是这一箭正好射在了衣服的带钩之上,这金属带钩挡住了箭镞,而姜小白发现有敌兵埋伏,将计就计顺势倒在地上装死,就此也逃过一劫。管仲当时见状以为大功告成,于是派人报告公子纠“小白”已死。获知此信息后,公子纠于是不慌不忙地在鲁国护送下向齐国进发,而此时的姜小白却一跃而起,飞奔回齐国当了国君,从此以后便有了一位齐桓公,也就演绎出了一个春秋霸主。
事后齐国军队打败了护送公子纠的军队,齐国的谋士又写信要挟鲁国杀死了逃回鲁国的公子纠,囚禁了管仲。之后齐国又用计让鲁国将管仲送到齐国,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开启了称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