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台骀至今屹立于汾河的源头!备受古今文人雅士推重崇敬
史载四千多年前华夏族第一位受封的水官台骀,称之为华夏治水第一人当之无愧,这一点认同已成为共识。台骀备受古今文人雅士推重崇敬,时至今日在山西母亲河汾河源头的汾源阁楼,屹立着治水功臣台骀的塑像,瞭望周刊总编辑郭奔胜曾撰文追思!
台骀的事迹散见于春秋时期《左传》,以及《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古代典籍,相关记载本网此文不再赘述,华夏民意网汇总历代的文人雅士们关于台骀的笔墨。

太原王郭村台骀庙塑像
唐代高官令狐楚(公元765年一836年)曾在久早逢雨后撰写《谢雨文》,以怀念和颂扬治水有功的水神台骀,同时将所撰之文镌刻于石,洋洋洒洒的《谢雨碑文》流传至今。
金代宰丞贾益谦有《祈雨获应诗》,在诗文中推崇台骀。
金元时期的元好问曾在一文中写道“吾闻允格台骀宣汾洮障大泽,自是生有自来归有所。”文中表述台骀为治水有功而被封诸汾川的治水大师。

晋祠台骀庙的治水壁画
明清之际的傅山在《河涨》诗中写道:台骀犹敢怒,雷电总无劳。平地浮槎起,獶头五丈高。黄陵来烈石,白气冒波涛。对面兰村树,希微只沼毛。诗中记录康熙元年五月山西太原发生的一次特大洪水。
清康熙年间大文人朱彝尊在游侯马台神庙时,赋诗详细记载台骀治水全过程“星野扪参差,山川奠禹先。”诗中赞扬台骀治水按照天上星辰来划分地上的水路与疆域,早在大禹治水前台骀已经奠定了山川。
民国年间史学大家钱穆曾讲:“今考姜嫄为有邰氏之女,‘邰’亦作‘骀’,《路史·疏仡记》高辛氏(帝喾,尧之父)上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嫄是也。台骀之称有邰,犹陶唐之称有唐也。”此说颇有见地,澄清“台骀是神不是人”的谬说,还台骀身份和历史地位。
台骀作为管理水利的官员,还受到历代帝王谥号加封。后晋天福年间被追封为昌宁公,在宋代则被追封为灵感元应公,并赐号宣济员外郎。
值得一提的是台骀从古至今受官员能臣、文人雅士尤其是民间的推崇膜拜,在新时代亦被学者所关注。瞭望周刊总编辑郭奔胜,在任山西省忻州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期间,撰文《游读忻州:“源”来如此》,文中有专门的章节追思台骀!

郭奔胜写到:探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源头总会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我的思绪开始向三河之源进发。三河之源像三只古老的眼睛,穿过群山,穿过密林,望向我们!望向万家灯火!我来到位于忻州市宁武县的汾源阁。
在汾源阁楼第二层,有一个人在等我。他就是台骀。此刻,他正从传说里醒来,像一个英雄般站在那里。确实,他称得上英雄,他是中华民族上古治水大师,是三晋保护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称谓更多起来,有人把他推崇为“雨神”“雨师”,总之,凡是能跟水沾点边的都让他来,他成为一位能御大灾、能抵大患、有功于民的神一般的人物,比后来为人所熟知的大禹出现得还要早些。
如果沿着宁武管涔山顺河而下,在文物部门的指点下,从上到下依次可以看到宁武、晋祠、太原王郭村、汾阳、侯马五处台骀庙。 望着他的塑像,我仿佛看到他正从天上摘下三颗星宿,垒成“品”字状,置于象顶之上作为镇压汾魔的镇魔石。已成为当地的一景。
(综合公开资料,请同仁指正)
华夏民意网配图编辑 张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