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群众喜欢什么就写什么!马烽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金句
中国作家网消息,6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马烽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伟,山西作协名誉主席张平,山西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教授贺桂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何吉贤,山西作协原副主席杨占平,马烽同志家属以及中国作协所属单位负责人出席本次座谈会。

在北京举办的人民作家马烽百年诞辰座谈会上,与会专家领导回顾马烽始终以人民为写作的初心和中心,对马烽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如下为发言金句摘编: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他的一生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始终与人民、与土地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对马烽来说,战士、革命者与文学家是高度统一的,马烽同志的精神将永远延续在一代代中国作家的血脉之中。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马烽同志是“人民作家”,贯穿他一生道路的根本精神就是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同命运、心连心。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他始终是时代的热情歌者,始终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中间。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伟:马烽是山西人民和山西文学创作的基本格局、精神品格和艺术追求的奠定者之一,他引领推动了山西文学和艺术事业传承有序、佳作迭出。山西充分借鉴马烽的创作经验,学习马烽精神,把加强政治引领与遵循艺术规律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把反映新时代的内容作为创作的重中之重,努力用生动的创作展现思想的力量,以人民的创作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山西作协名誉主席张平:马烽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和道路,群众喜欢什么,马烽就写什么。马烽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受群众欢迎的作品,必须来源于生活,也只能来源于生活,正是这样,他的现实题材作品才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共鸣,甚至在六十多年后,《吕梁英雄传》所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依然大受欢迎。
山西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坚持人民性、民族性、大众化是马烽最突出的创作追求。杜学文说,马烽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他是最早践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作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教授贺桂梅:包括马烽在内的很多重要作家都具有一种“中介性”作用。他们不仅有一个专业领域的身份,同时,还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整个国家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马烽的中短篇小说大部分都采取了第一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和方式,体现了马烽作为一个人民作家沟通人民和时代、沟通上和下的基本站位,作家从外而内地向读者展示了时代的新人新事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何吉贤:马烽经常注意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善于捕捉处于萌芽状态的新人新事。马烽有发现新事物的敏锐性和深刻洞察力,并善于从农村生活中发现新生活、新人物,写出具有教育意义和鼓舞作用的作品。发现和表现时代变化中的新人物、新精神是马烽自觉的文学追求,为此他在思想和艺术手段两个方面不断地磨炼和提高自己。
节选中国作家网邓洁舲文章
华夏民意网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