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忻州古城点睛之笔!黄炎培先生所题的对联
一座古城的兴盛,取决于包含的文化底蕴。忻州古城近年来声名鹊起,正是缘于其间蕴藏的丰富文化元素。开国副总理黄炎培所题的一幅对联,堪称忻州古城的点睛之笔。

黄炎培生于1878年10月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曾为同盟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等职,1952年兼任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1954 年先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和1965年1月,分别连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黄炎培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65年12月21日在北京病逝。

秀容书院大门对联 陈巨锁书法
忻州古城的秀容书院可谓古城之文脉,其中秀容书院博物馆收藏了忻州历史图影以及文化遗存,而在人文荟萃的博物馆大门两侧,悬挂着黄炎培先生民国年间来此讲学所题对联。上联:村男于耜、村女于裳、古风犹及今时见;下联:城外山河、楼中书卷、一般不厌百回看。这幅对联似乎让当年的秀容书院跃然纸上,同时也为今日的忻州古城增色不少。
近代杰出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就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先生不仅专注理论的研究,而且重视实地的调查,曾发表多部教育著述,创办多所职业学校。早年的黄炎培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国内多省实地考察教育,还曾去多国考察海外学校。史载民国年间莅临山西忻州秀容书院讲学,黄炎培即兴为书院题写对联。
华夏民意网编辑 张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