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中国再出发!邓小平改革成功的三大策略

社会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的进程处在不断变革当中,任何一个国家以及社会都在不经意间发展变化,社会主动进行改革顺应人类历史的规律,处于大变革时代的中国重启改革是题中之意。
11月20日的《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文章“邓小平改革的政治智慧”,文章称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引领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其中蕴藏着这位伟人改革的政治智慧。邓小平开创的改革事业没有停止,永远在路上。
文章从几方面梳理和明析邓小平改革的政治智慧。强烈的改革意识,邓小平多次指出,如果我们再不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坚定的改革决心,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改革并不比第一次革命轻松,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改革的阻力更巨大,改革的道路同样是十分艰难的。改革中出现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社会上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面对这些困难和风险,邓小平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航程,继续引领和推动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文中还指出高超的改革谋略是改革事业成功的保障。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具有的高超谋略,集中体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善于抓住关键性环节。人们思想是否统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前提条件。邓小平果断地把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作为突破口,旗帜鲜明支持在全国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二是善于吸取群众的智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始终高度注重吸取群众的智慧,善于把群众的好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改革决策。三是在改革顺序上,先农村,后城市。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70%以上,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解决了,就稳住了大头。四是“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或“渐进式推进”改革,是邓小平引领中国改革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中国组织人事报》的文章很有见地,全面地诠释了邓小平改革的政治智慧。华夏民意网回顾1978年启动的中国改革过程,认为改革之初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关键有三大策略决定中国改革的成功。第一,舆论造势,统一思想。媒体首先刊发真理标准文章舆论造势,引导发动全民进行大讨论,从能不能改革到要不要改革,最后形成中国必须走改革之路的共识。第二,洞悉民心,发动群众。根据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的现实,洞悉民众多有发展经济追求富裕生活的强烈愿望,提出鼓励个人带头致富,地方率先发展,法无明例即可行的政策,形成人人奋勇、地方争先的经济改革发展新局面。第三点,确定路线,批量用人。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推动改革必须启用改革型的干部,从上至下需要建立一支拥护改革践行改革的干部队伍。记得当年从中央到地方,普遍性大规模开展清理“三种人”行动,不认同改革、阻碍改革的干部一律靠边站,原有工资照发。这一政策尽管当时争议很大,相当一部分人具有不满情绪,但是在强力推行落实之后,干部队伍清理整顿得到净化,彻底消除了改革阻力,保证了中央改革政策的落实,确保了中国改革的顺利实施。
华夏民意网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
编辑 张汉英 手机1843500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