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资讯
清明节特稿!纪念那些殉职的新闻工作者

清明节特稿!纪念那些殉职的新闻工作者
斯人已逝!新闻常在!求真的精神永存!华夏民意网谨以此文纪念历代的新闻先驱,同时向殉职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历代无数新闻工作者的求索,与全社会良知人士共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守望社会揭示真相,促使公平正义得以体现。战争年代他们穿梭枪林弹雨之中,和平年代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改革年代他们描绘着中国崛起的篇章。处于世界大变局时代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将发挥更大作用。
媒体先驱以及那些殉职的新闻工作者们,一篇文章难以全部列出他们的姓名,也难以完全表达纪念与哀思!值此壬寅年清明节之际,本文中述说历代一些殉职的新闻工作者,祝愿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
中国记协近年发布的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名单,其中有历年因公殉职的新闻工作者。各类媒体报道的殉职新闻工作者,讲述了他们敬业的感人事迹。南大新传公众号的清明节特辑文章,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梳理历代因公殉职的新闻工作者。本文摘编部分的殉职新闻人,寄托对所有新闻先驱的哀思!
新华社的社史馆英烈墙,陈列1931年11月至2019年4月,新华社成立88年以来,150多人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英勇捐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方三人牺牲。其中一位,是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
周以栗、瞿秋白、何云、李竹如、沈建图、黄作梅、李平、邵云环……等等。这些不幸殉职的新闻先驱,他们的名字永远被人们铭记,正是因为有他们视死如归的拼搏,才有新中国的今天创造辉煌,他们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捐躯的事迹,载入中华新闻史的史册。
2019年6月6日,央视记者《夜线》栏目副制片人周泉泉赴广东担杆岛采访,途中被落石击中因公殉职,年仅46岁。23年的记者生涯里,她曾深入可可西里腹地调查盗挖金矿及盗猎野生动物现象,也曾去往不通公路的墨脱,还曾默默资助两个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
2020年10月19日,中国记协网公示2020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审核合格名单,其中包括6名因公殉职记者。他们是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报社采集中心记者张哲(女),年仅31岁。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报社运营中心记者马琰(女),年仅30岁。湖南益阳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记者邓晓捷(男),年仅32岁。舟曲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文燕(女)年仅32岁、王彦辉(男)年仅30岁、闵江伟(男)年仅23岁。
2021年12月10日,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主编史春雷,因公殉职,年仅50岁。《南阳日报》用一个整版、《南阳晚报》用三个整版追忆因公殉职的史春雷,并同时配发评论员文章《在平凡岗位上 践行“三牛精神”》。
因公殉职的新闻工作者,还有一些平凡的普通人。隆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杰就是一位,2020年1月3日15时许,李杰在云顶镇原亲睦采石厂废弃场拍摄烟花爆竹销毁画面,意外倒在一处小山坡下,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48岁。内江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追授李杰“内江好人”称号。
正如南大新传公号文章所述,新闻工作者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抢时代先声、为民众谋利。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至死不屈的新华社工作者、到朝鲜战争中牺牲前线的战地记者、再到建设中扎根基层的调查记者……每一个名字都沉重有力,承载故事。在这些不完全统计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他和她。
在千千万万个新闻工作者心里,新闻就是号角、现场就是战场、公众利益就是价值指向。“伟大的时代呼唤当代新闻人继承先烈遗志,续写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国篇章!”
本网综合南大新传公号以及公开信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