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社会观察

为百姓说话的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车浩


中国法学会网站消息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在京出席中国法学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并与青年法学家座谈。王晨在座谈时强调,青年法学家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共有10位入选,分别是王迁、车浩、杜焕芳、李洪雷、陈柏峰、胡铭、秦天宝、聂鑫、栗峥、梁凤云。华夏民意网今天介绍的的是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车浩,观察车浩的一些文章观点总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直面社会现实结合司法实践提出有借鉴价值的建议。车浩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法学研究专家,同时也是接地气的青年法学家。



车浩1977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刑法学。北京大学读博期间曾赴德国弗莱堡大学和马普研究所研修。曾任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曾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9月至今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车浩兼职多家法律及政法机构,历年来发表数十篇法学论文,编著或参与编著多部法学理论著作,在报刊网络发表大量法学评论文章。

“寻衅滋事罪是用来打流氓而非耍流氓”,车浩2018年8月间的这篇文章引起网友关注。文章从寻衅滋事罪的适用、废除寻衅滋事罪?用刑法对付信访?打流氓与耍流氓四个层面论述。指出对公共场所秩序和起哄闹事的理解,必须严格限制,不能滥用。法律允许的网络言论以及散发不涉及反动、色情或造谣的材料等行为应当得到容忍。并不赞成废除寻衅滋事罪,但认为寻衅滋事罪有特定的规制对象和范围,一些上访行为本可以排除在外。文章描述之前对付上访者最严厉的手段是劳动教养,劳教废除时,学界一片欢呼,似乎人权保障的春天就此到来。然而现在的一些上访者,都被处以更严重的寻衅滋事罪了。审慎认定缠访、滥访人的主观动机,其究竟是为了寻求救济还是无事生非?如果简单粗暴地动用刑罚打击上访,甚至将其彻底推向政权的对立面。文章认为司法者认定寻衅滋事罪时,不要忘记,这个罪是专门打流氓的,对于一些拟认定为衅滋事罪的,不妨反复琢磨一下,行为人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一般民众心目中的“流氓”形象?寻衅滋事罪,是用来打流氓的,而不是用来耍流氓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号7月2日发文“三位新成员“入职”最高检”,文章报道最高检召开挂职专家座谈会,张军与新“入职”检察人谈心,把挂职当“入职”,共同推动检察工作和法治建设。此次挂职最高检的专家共三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车浩,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航天科工集团二院资产运营总工程师袁茵。车浩发表最高检入职感言时说,只有将自己的所学积极用于实践,为实务提供理论武器和解决方案,才能丰富学术使命,承担起学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编辑 张汉英 手机18435005555  邮箱hxmyw99@163.com
 
版权所有:华夏民意网   备案号:晋ICP190147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