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
新能源产业将大洗牌!国家发改委新政促进行业出现新变化
进入2025年,新能源产业已面临大洗牌,旧有的发展格局将被打破。从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新政策来看,储能行业迎来新的需求。华夏民意网梳理政策要点,分析市场发展的走向,为企业和商家提供借鉴。

今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按照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等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新政涉及关键三点,首先是市场化更强,风电、太阳能发电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打破原来固定的电价模式,新能源发电可以与煤电等传统发电市场上同权竞价。其次价格结算机制利好新能源,对新型发电纳入机制的电量,市场交易均价低于或高于机制电价的部分,将由电网企业按规定开展差价结算,实行“多退少补”差价补偿,当市场价低于机制电价时补偿差价,高于时扣除差价,由此来平衡电力价格,保障企业平稳发展。最后是新能源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以今年6月1日为节点,对此前投产的存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电价等与现行政策妥善衔接;对此后投产增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由各地按国家要求及当地情况合理确定,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方式确定。
新能源新政亮点在于,我国新能源支持政策从政策补贴、保障性收购转向市场化调控,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新能源上网固定电价时代结束,不再享受电价政策优势,将全部直接与煤电传统能源的价格竞争。价格结算机制对于新能源发电项目起到稳价作用,以“低补高退”市场差价结算,为新能源提供稳定的收入预期。新政还有利于新旧项目保持相对平稳运营。针对新老项目经营成本差异较大,采取老项目老办法、新项目新办法,能够在保持存量项目平稳运营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发挥调节作用。
展望未来的新能源产业,新政出台之后新能源企业也需要及时调整决策,全面市场化将会加速新能源产业优胜劣汰,对发电企业、电网公司、虚拟电厂、储能行业都会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导致行业重新洗牌。其中发电成本高、效率低下的企业会因市场竞价劣势淘汰出局,而结合了高效储能、智能发电等技术创新企业将占据更多优势,未来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华夏民意网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