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
忻州一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忻州市以“小切口微改革”破题高质量发展案例
近年来,忻州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破除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探索,以改革容错机制为牵引,先后实施了“自主改革试点”“小切口微改革”等活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充分激发了基层首创的积极性,以小切口式的精准微改革推动忻州制度改革终端见效、落地落实。
【改革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好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让更多改革成果精准惠及基层群众,忻州市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疏通改革最后一公里,打通事关百姓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和管用长效,以“小切口”破题,创新推出一批管用的硬招实招,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进一步增加群众获得感,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活力动能。
【改革举措】
忻州市实施“五类五步骤”工作方法,围绕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民生领域、群众关心及其他领域等,构建“拟定事项—审核备案—组织推进—总结评估—经验推广”滚动推进的运行机制,注重从关键环节把控改革方向,确保微改革事项施工质量和实施效果。
一、推进容错前置,允许改革试错
推进自主改革试点和“小切口微改革”的初心就是消除基层推进改革的后顾之忧。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2019年7月,忻州市探索开展自主改革试点,并对开展试点所采取的改革创新和探索性措施进行容错前置(容错前置是指,自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获批后,对实施方案中明确的改革创新和探索性措施,以及非因私心、私利,探索产生失误的情形进行事前容错,依照《忻州市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免于问责、处分。)进一步推动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干事创业氛围。在近年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提出了自主改革试点升级版的“小切口微改革”。
二、加强改革谋划,问计基层一线
在项目拟定上,坚持改革事项基层提、改革意见群众拿,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与群众接触最多,最了解群众的民生诉求,因此“小切口、微改革”项目的项目谋划,着眼于营商环境“小堵点”、市场主体“小难点”、民生领域“小痛点”和群众关心“小焦点”,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提出“微改革”项目,并初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由市委改革办评定后备案。
三、坚持公平有效,严格项目评定
在项目评定上,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明确评定实施的标准,由市委改革办和相关领域市直部门进行联合评定,选取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接地气的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一事一议、一事一策”,较大事项报市委深改委审定。市委改革办根据评定结果对于切实可行值得探索的方案同意予以备案并组织实施;对于改革预期效果较好但内容不完善的进一步细化措施,完善相关内容重新申报,对于违反相关规定或预期效果较差的试点,予以否决。
四、优化过程管理,狠抓责任落实
在改革推进上,我市建立了强有力的改革责任落实体系,“小切口微改革”评定通过后,实行台账化管理,由实施单位单位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确定改革事项实施主体、配合单位,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按照清单式、项目化的要求推进。在改革过程中由市委改革办及相关部门加强风险评估,确保“微改革”不跑偏、有实效。“小切口微改革”事项完成情况纳入年度专项考核,对开展过程中发现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报组织部重点掌握;对打着改革创新旗号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借着改革创新之名徇私舞弊、假公济私、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以及造成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等情况,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
五、注重总结提升,促进成果转化
在评估问效上,“小切口微改革”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专项考核,运用“点穴督办、重点调度”等手段,及时调研督察改革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各地形成的有效做法和成熟经验,及时予以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案例,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完善微改革工作体系,探索形成“小切口微改革”的“忻州样本”。同时加大舆论引导,着力宣传改革新路径、新机制、新成效。对于实施效果较好,且有推广价值的,在《忻州改革信息》以及《忻州改革》公众号上进行刊登,通过晒成效、比亮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改革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共从全市范围征集基层自主改革试点方案70余个,小切口微改革”事项64个,涉及土地、教育、医疗、扶贫、旅游、环保等多领域内容,试点范围涵盖村、乡镇、县、市四个层级,目前已有25项自主改革试点和48项“小切口微改革”事项在市委改革办备案并开始实施,涌现出一批基层“微改革”实践,一些经验做法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围绕营商环境“小堵点”:通过微改革重点解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的问题;解决行政环节不畅“中梗阻”的问题;解决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的问题;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偏关县在三个集中安置区设立便民事务代办点,推行“代办制”,由群众跑变为干部跑的“幸福跑”,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提升搬迁群众生活品质。市金融办聚焦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通过深化首贷拓展、强化“银税互动”、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围绕市场主体“小难点”:围绕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微改革重点解决缺乏创新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解决财税金融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解决生产要素市场化不足的问题;解决公共服务资源欠缺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市发改委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受到行政处罚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通过《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可以了解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示的途径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途径,及时进行信用修复,重塑信用。市工信局全面系统梳理近几年来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进行,编印《国家省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选编》,深入企业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变“被动坐等业务”为“主动上门服务”,使当地企业对各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围绕民生领域“小痛点”:围绕民生领域,通过微改革重点解决就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及其他方面的问题。繁峙县精准定位民生实事“小切口”,突出关键环节,通过健全完善常态落实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工作衔接机制等改革创新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大问题”,打造高效解决欠薪问题的新模式。河曲县打造农村“幸福老年餐厅”和“好邻居助老餐桌”,解决好农村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努力打造互助养老“农村幸福圈”,走出一条农村居家养老新路径。其做法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转发,被《山西改革信息》采纳。
围绕群众关心“小焦点”:围绕群众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通过微改革重点解决市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的问题;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的问题;解决消费者维权困难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岢岚县结合实际,设立“岢救助”特困救助金,资金由县财政资金、社会募捐资金等组成,救助金由岢岚县民政局管理运行,专款专用,确保救助对象收入高于当年防贫指导线,不断完善防返贫帮扶机制。市教育局在全市各学校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健全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校内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与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辅导压力,增强群众幸福感。
【经验启示】
微改革应要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小切口微改革”应重点聚焦经济社会微观领域的短板难题,以群众关心的急营商环境“小堵点”、市场主体“小难点”、民生领域“小痛点”、群众关心“小焦点”等难愁盼问题为重点,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除藩篱、破障碍,切实解决基层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
微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广大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市开展“小切口微改革”的初心使命,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才能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人民,让老百姓在改革中更有体验感、获得感。
微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小切口微改革”不能脱离实际,要根据本地、本领域的改革基础和发展实际,制定体现地方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接地气的实施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精准实施“微改革”事项。
微改革要坚持管用长效。“小切口微改革”做的好不好,要看实际效果好不好,要坚决杜绝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能做成“面子工程”和“形象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效。通过“小手术”,打通“痛阻难堵”,解决“急难愁盼”,办好“提效率、利企业、惠百姓”的关键实事。
【大事记】
2019年7月,忻州市出台《忻州市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实施办法(试行)》。
2023年5月,出台《忻州市开展“小切口微改革”的工作方案》。
来源忻州改革公号
华夏民意网编辑